诚以修行之要,首须遗尽闻思诸慧,彻悟真空,由无所得、无分别故,无行无不行,是名为行,是名为行深般若波罗密多。为了说明修行之要呢,那么首先必须要找到般若境界,而住于般若境界呢,必须首先遗尽闻思修学。为什么要遗尽、把它抛掉完?闻就是我们所听到的一切法,你们现在不要遗尽啊,现在遗尽就听不懂了。遗尽就是说在用功当中啊,功用之中,根本不要想到上师怎么教我的,我现在照着这样做,哦,上师这儿教的又有点不同了,结果一堂课拿给你打妄想分析完。因此古人啊又有这么一句说法:「凡多经释之词,多为文字所障。」要遭文字障,听多了以后,用功的时候就:「嗯这条是啥,嗯那条是啥。」我们这方面的同学多得很,经常这样来问我,看些书就跑来了,当然我指的是有点功夫的呵:「唉呀,上师,昨天晚上出现什么,我就晓得它是咋的,要怎样怎样成办。」遭文字障了,所以要遗尽闻思修学,因此六祖才说得出, 「不思善,不思恶」 的境界,从来是 「不思不想不寻伺,无依无靠作自然」 ,就是六祖的功夫方法,不思,不专门去思,思就是寻根追底称为思,想就是提念当前意识而为想,不思不想,不寻伺。 学佛法的人,众弟子们在此,我给同学们说,你们这里头大部分都爱寻伺,去找本性、找空的味道,这叫寻伺,寻伺就寻不到的嘛,那个妄想就是它把你挡住的,你怎么用得它呢?你搁下来以后就出现,你去找空,找空就背起娃娃去找娃娃,那娃娃永远也找不着,因此叫 「不思不想不寻伺,无依无靠作自然」 ,意识任何地方都不依靠,你自自然然就是了,管它是不是空呵、佛呵、法呵,不管,所以高旻寺学佛法的这个方法啊与众不同的原因就是根本不跟你说什么破不破参,就这样收拾你。因为要说破参就完了,要说找本性就完了,一说找本性,你马上就开始了:嗯,空一下,刚才空了,嗯,这个滋味正是空,结果啥空呢?意识思想正在动,不是空,晓不晓得哟?所以就不给你说穿,那么你说:「上师啊,这一下你可把我们害深了,你这一下说穿了,我们永远就完了。」不,我今天教的学生是学者,你们在座的学生不是那种禅和子,你们要从理论上攻克佛法的境界,要让你们当菩萨摩诃萨,所以说就必须要从理论上明白,然后直取般若的境界。所以今天就说穿了,说穿了比不说穿更厉害,说穿了,你们懂得那个滋味了以后,就随时用起功来进步更快,但要注意不可用意去求真,也不可以断妄,不要执着真与妄,如如而无所住。所以要遗尽闻思修学,思也不要,听来的也不要。
那么 「诸慧」包括一切散慧,全部遗尽完,剩般若真空之慧而剩而不剩,处于这么一种境界啊,彻悟真空。这个时候自然彻悟,一下明白,由无所得、无分别故,无行无不行,此时就可以没有一样东西可得,就是说得不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没有得的,因为有得就只有意识才晓得它得的什么,把意识搁下它当然就无得,无所得。无分别故,思想自然没有分别,无行无不行,就行深般若,那么无行无不行,自己修行也不需要去故意雕琢修行,但是实质上也就是修行,无行无不行,是名为行,这才是真正的行,真正的行持,是名为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这个才叫做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至于般若波罗密多,前面经题上专讲了,这里不讲。
……